一、背景缘起
2013年11月,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,2014年3月,教育部颁布《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》,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。党的十九大和中共中央国务院、省、市、学院系列思政工作文件,再三强调上述要求。苏州评弹学校办学点历来以传承评弹艺术为己任,以弘扬非遗文化为本位,在原有苏州评弹、昆曲表演美育特色课程建设基础上,自加压力迎接挑战,一方面参编职业教育人文素养课程“互联网+”新生态创新示范教材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要》,另一方面从无到有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方校本课程《苏州地方传统文化》,进一步完善学校美育、德育工作体系。实践证明,《苏州地方传统文化》课程实施,夯实了国家级非遗苏州评弹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的大传统文化底蕴,激活了学生的文化传承美学创新基因,促进了学校美育质量的提升和思政工作的完善,守文化之重,传时代之新。
二、任务要求
以立德树人、以文化人、以美育人为导向,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积极作用。通过《苏州地方传统文化》课程的课上系统学习、课后自主探究、课外文化实践与美学表达,助力学生系统了解、自主深挖、美学展示、传承践行苏州的吴文化源起、园林、建筑、传统节日及民俗礼仪、美食、婚俗、戏曲、特色工艺、吴门画派、吴门医派等地方优秀传统文化,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、文化自信、信息素养和美学素养,积极培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。
三、实施过程
(一)师资配备
该课程由苏州评弹学校正高级历史教师、苏州市首批中职校德育名师工作室负责人张梅芳老师领衔开发,张老师曾参编全国《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(2020年版)》《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解读(2020年版)》、江苏省职业教育人文素养课程“互联网+”新生态创新示范教材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要》,编写相关课例,曾为苏州市民俗学会会员。
(二)内容挖掘
学校原开设评弹名家《吴文化赏析系列讲座》,内容包括苏州方言趣谈、苏州状元文化趣谈、二个唐伯虎、国宝——苏州评弹、吴之春秋、话说“蝶恋花”六个模块,吴文化涉及面不够完善,知识趣味性较强、科学性较弱、学生参与度较低。
张梅芳老师后来加以改造,以系统性、科学性、实用性为原则,以有效性、主动性、实践性为追求,精准挖掘了吴文化源起、苏州园林、苏州建筑、苏州传统节日、苏州美食、苏州婚俗、苏州戏曲、苏州特色工艺、吴门画派、吴门医派十个模块,组成更为完善的苏州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体系,增强了知识的科学性、学习的针对性,真正与学校思政工作同向同行,效果突出。
(三)资源开发
课程资源除了一般意义上的校内资源,以及丰富的网络化资源外,还把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校外资源分类纳入:苏州的拙政园、留园、退思园、环秀山庄、沧浪亭等著名园林,苏州的塔、亭、桥等知名建筑实地,苏州博物馆、城墙博物馆、民俗博物馆、戏曲博物馆、园林博物馆、工艺美术博物馆、丝绸博物馆、中医药博物馆等地方特色博物馆,苏州国画院、吴作人艺术馆等,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,构成了课程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的学生自主探究课程资源和体验情境。
《苏州地方传统文化》课程校外资源一览图
(四)教学实施
《吴文化赏析系列讲座》课程,以评弹名家的一言堂灌输为主,类似“评弹说书”,学生则为“听书”,主体地位非常薄弱,听完结束,知行难以合一,内外无法兼修。
《苏州地方传统文化》课程,以教师讲授、梳理内容丰富的苏州地方传统文化模块知识框架为主体,以师生探讨其中所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为出发点;以学生课后分组、实地踩点、自主探究、亲身体验该模块中某一苏州地方传统文化内容为立足点;以学生撰写探究报告、制作配套美学PPT、课上现场展示探究成果为落脚点。由此周而复始,持续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,反复锤炼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、美学表达能力,润物无声地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实践自觉性,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,擦亮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底色,助力培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。
教师上课所用部分PPT片头
学生考察后制作的美学展示PPT
(五)考核评价
课程不以传统的闭卷考试代替考核评价,而是把学生的成绩分为优秀、合格、不合格三个等次,学生在课堂展示学习成果后,学生进行生生点评,教师进行师生评价,前者为辅后者为主,确定该次展示等次,取其平均等次为最终课程成绩。
考核内容也不再是传统的知识背诵,而是从内容组织、现场表达、美学制作、小组合作四个维度综合考察学生。内容组织维度,主要考察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介绍完整性、逻辑性、准确性与艺术性;现场表达维度,主要考察学生的仪容仪表、体态动作、音量音准、流畅程度、情绪管理等;美学制作维度,主要考察学生的PPT制作技术、美学美化能力和视频、音频等资源整合度;小组合作维度,主要考察学生调研展示的分工合理性、程序合规性、团队合作性、个人参与性。
由此形成本课程既注重过程评价、又注重效果评价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。
学生现场美学展示调研报告
四、反思总结
《苏州地方传统文化》课程,做到了“五个结合”:精准挖掘,针对性与系统性相结合;多元支撑,学校教育与社会资源相结合;内外兼修,理论知识与自主探究相结合;知行合一,课堂教育与文化实践相结合;守正创新,文化传承与美学表达相结合。是苏州评弹学校积极落实《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》《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》的特色实践。
该课程在学校五年一贯制高职的第九学期学生中开设,教师不仅“授之以鱼”,更“授之以渔”,取得了良好的成效。上过该课的学生在毕业后,常津津乐道于老师所给予的能力、素养、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,以苏州文化为骄傲,愿意积极自觉地体验或践行传统苏州文化民俗,并在信息化素养和美学表达上找到了自己新的闪光点,有的还因此获得了工作上的优势,受到企业重用。
课程领衔人张梅芳老师,守文化之重,传时代之新,被东南大学苏州研究生院邀请讲学,积极推广苏州优秀传统文化,受到高校师生的普遍好评。
张梅芳老师受邀到东南大学苏州研究生院开设“古韵吴风”讲座
作者简介
①张梅芳 女 学历:本科,现任职位:苏州市张梅芳“裕馨”名师工作室领衔人、督导室主任、正高级历史教师
主要研究方向:学生管理、历史教学,工作单位:苏州评弹学校办学点
联系方式:13812781845,QQ邮箱:466027897@qq.com
②朱静 女 学历:本科,现任职位:副校长
主要研究方向:教育管理、语文教学,工作单位:苏州评弹学校办学点
联系方式:13962156178,QQ邮箱:1185585905@qq.com